K12 市场?保健品市场!

题记:
如前一篇所说,年尾的时候跟各行各业朋友聊的比较多,开眼长见识。
这一篇写最近几日长的见识: K12市场。聊些感想,一家之言。

终极用户是谁?

在做凯叔讲故事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就曾经讨论了很多轮,最后能够明确得出结论的是:家长。
摘录当时的文字:

  • 对于小孩子:家长具有海选权,孩子具有否决权;
  • 对于大孩子:孩子具有选择权,家长具有一票否决权。
    举一个看动画片的场景。
    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由家长代为决定的。 家长会从海量的信息源头里选择巧虎 或者 朵拉。小孩子只能在一个有限制的集合里选择收看 或者不收看哪些内容,即具有否定权。从我们调研的数据来看,现在的家长是不太会强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选择的,不喜欢,那就算了。
    对于大孩子来说,他们已经通过幼儿园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也会追时下他们所关心的热点。比如熊大熊二之类, 但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可能会觉得某些内容太过血腥暴力,从而行使一票否决权。也许孩子会继续跟这个产品有交互,但少了家长的支持,也就缺少了明面上的零用钱支持。
    所以,我们的产品定位目前确立为: 让家长认同,让孩子快乐 。

面对K12市场,关于终极用户的定义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使用服务的是谁只排第二序列,付费的是谁才最重要。

是教育 还是 安慰剂?

不同于早教领域教育产品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是乐趣和陪伴,K12市场的产品的考核标准乍一看是面向应试教育,以分数提高为衡量标准。
实不然。

正常教学时间以外的课外培训市场,其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量化。
Why?时间投入!
课外培训时间大约为正常教学时间的10%以内。试问,怎么可能用10%的时间创造出足以看出量化差异性的成绩呢?

在确定了K12市场其实不是以成绩为考量标准后,问题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言,如果把正常教学市场比作药品市场的话,那么课外辅导市场俨然就是 保健品市场。
保健品市场追求的不是疗效,而是安慰剂效应。
怎么加强产品服务在家长心中的认知,增强其冲动消费,就成了产品迭代的重点。

援引听来特别精辟的话:

在线英语教学的标准是:让孩子high,让孩子喊:
让孩子high,不至于产生直接使用者的逆反心理
让孩子喊出英语,让家长能够看到这款产品产出的显式效果

K12产品围绕家长感知度优化,围绕付费率优化,完全刷了我的三观,不禁有点唏嘘:
我们的理想是让用户为价值买单,可我们做的事情是让用户为价值观买单。

作者 闫泽华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k12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