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套路: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一、前言

身为设计师,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业务方的、老板的……我们也会经常地有疑问啊,有没有什么套路可以让别人更快地明白自己设计方案的要点,并且满足他的预期呢?

那今天就想分享一下,一些设计的套路儿,目的是设计师如何让别人快速明白你的设计心思。

不过呢,虽然说今天分享的是套路,但还是要说一句,套路不等于真理,因为真理是终极奥义。

所谓套路只是提供一种思路,所以套路不是万试万灵的,但是多数情况下不会出错。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这些套路,最后能帮助大家做到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完美无缺”,做到自己明明白白,别人也明明白白。

设计从环节上来说,包括“想”、“做”、“说”,希望今天分享最终达到的结果是:我们想出来、做出来、说出来的东西,自己明白,别人明白,老板也明白且满意。

而不会出现经典明学的认知分歧:“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

二、怎么做

具体要怎么做呢?这里引入一个东西,叫思维框架。

它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基于不同的认知框架来认知事物,这个认知框架就是思维框架。如果两个人的思维框架一致,那他们就可以快速地理解对方,在同一个频道说话。

含义是比较抽象的,具体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共识,但是共识是经过讨论而达成的,思维框架有的时候是不需要讨论,它是我们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

思维框架最早来源于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科学家纽厄尔、西蒙。

他们的核心理论输出是认知模型,它的含义是说:人脑其实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会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最终输出;这个处理过的信息,表现出来,就是思维框架。

首先我们会接收外界刺激,这个信息输入到了我们脑子里面,我们大脑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一个范式(它就是思维框架),并且固化了下来。

它代表的是我们怎么组织和理解一个事物,而当外部有一个刺激,比如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调用已有的框架;在调用的过程中,如果大家的框架是一致的,那对事情的看法就可以很快达成一致。

举一些例子,我们很多思维框架是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的,比如如果我和你讨论“三角形”,我们都形成过统一的思维框架,那就很高效地沟通了,都知道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等等。

我们甚至有的时候还人为设定思维框架,把大家的认知放在同一水平。

比如我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就是思维框架的一种表现,我们做的事情,都不能跳出这个框架之中。

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的分歧,多数都在于思维框架的不同而导致。

我们今天分享的套路,就是希望总结我们常用的思维框架,别人一下子就能get到你的内容。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每个设计环节,快速调取思维框架,特别是老板认识的思维框架,来达到大家同在一个频道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身为设计师,要掌握产品思维,因为我们的老板就是产品思维,它就是建立在产品思维框架下;而调取的这些框架,能够快速让老板明白你的心思,这些框架就是我们常说的套路。

1. 想的框架:问题与解决

那我们先来套路一,第一个框架。

在想的这一步,思维框架就是问题解决的框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则。

这个思维框架最原始的来源,其实是科学研究基本逻辑。

我们大学时候讲授科学研究的通识课,都会优先讲授这个方法论,它是学科的基础。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这个框架基本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从我们学习解数学题开始,到我们现在工作,这个框架都伴随我们,基本上无从挑战。

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建立的规则,都是基于科学角度解决问题;可以有99.9%信心地说,我们用这个框架可以和老板,甚至其他任何同事沟通,都能达成共识。

这个框架在某些商业领域被调整过,比如麦肯锡,他就在原有基础上,有过调整,产生了解决问题的7大步骤。

To C领域大部分产品经理、老板都是经过MBA培训的,这个框架也可以99.9%的信心说,他在大家脑海里形成思维框架。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所以说,我们很多时候就老老实实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框架用来思考,就能很好地让大家达成一致共识。

然而我们工作中,就有不少同学,他这个思考过程都没有好好理顺,就开始讨论方法论,只会让大家觉得你逻辑不严谨、业务能力不足。

举一个例子,它是我们在做vivo钱包APP的一个需求,它的目的是让用户生成桌面图标。

最开始的时候,它的问题和解决描述是这样的: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其实我们仔细读多几次,就能发现其中的逻辑问题。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首先问题本身没有问题,现在生成了桌面图标占比很低,意思没多少人生成,或者是没达到预期。

但是原因这里就有问题了,它其实是讲了另外一个问题;下面这个可以算作原因,能形成因果关系,因为入口深嘛,所以用户不知道去生成。

最后措施这里又对应不上了,它讲的是措施C了。

我们原因是设置入口太深,那措施是不是应该描述成让它更浅一点。

深浅是反义词嘛,符合我们单命题的逻辑。

那要怎么改呢?这里改动后的描述,我们再仔细看看,这里的逻辑对应关系就清晰了很多。

问题是,我们现在生成率好低。

为什么啊?因为本身入口很深,又没有引导用户去生成。

那要怎么做啊?那就增加引导好了。

有无就是一对反义词。

我们看看它内在逻辑的示意,就比原来清晰了很多。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2. 做的框架:金字塔结构与逻辑图表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想完了就要做出来,这里要介绍的套路就是逻辑呈现,它锁定在两个套路:一个是写作套路,金字塔原理、一个是逻辑图表,信息可视化表达。

而这一整套套路的来源就是麦肯锡的书籍,同样的这套是MBA框架,To C领域大部分产品经理、老板都是经过MBA培训的,这个框架也可以99.9%的信心说,他在大家脑海里形成思维框架。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遇到需要书面呈现的场景,比如设计提案、设计的竞品分析报告、设计规划、设计总结……这些都是和其他人静态交流的场景。

而我们需要想的就是,怎么做出来,让别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要点。

比如提案类,所谓逻辑呈现,更多时候其实我们老老实实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逻辑表达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举一个例子,这是某次vivo钱包APP首页改版,如果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老老实实地呈现,它的思路是这样的: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这样已经符合大部分人的思维框架。

除此以外,我们可以用更可视化的方式,让整个呈现更加直接。

而这种方式,如果引申的话,额可以扩展很久,我们以后再详细展开。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3. 说的框架:演讲与表达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那我们开始第三个套路,说的套路。

“说”的思维框架,事实上就是讲故事的框架,说这一部分还真的不好传授,因为它和沟通一样,它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实践。

我今天只分享一些技巧:怎么说好你的方案,给别人说出你的设计观点。

前面两个套路都是在内容层面的,说的部分就更多在技术和形式层面了。

面向不同人群、面对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目标,说的套路也有所不同。

但是无非两个:重内容的场景,那我们更多时候老老实实地表达即可;重表达的场景,那我们需要更多情绪进来,以及要想办法营造别人的情绪。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我们工作中重内容的场景,比如和业务方进行设计提案,它的目的是阐述观点和方案,收集大家的意见。

那就老老实实进行观点阐述即可,把你前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向别人老实地阐述;语气、感情……这些形式都不是重点,保证声音足够、表达清晰即可。

而我们工作中有些是重表达的场合,比如设计总结和汇报的场合(当然每个团队、每个老板的口味不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就是要阐述你的成绩,那就要在内容保证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加入一些形式,让听众被感染。

它的核心是怎么讲好一个故事,渲染观众情绪。

哈佛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把哈佛大学里面的所有藏品进行分析,对人类古今中外所有的故事进行过总结,发现主流的故事情绪渲染有四种类型:辛德瑞拉式、振荡式、罗密欧朱丽叶式、欧亨利式。

  • 辛德瑞拉式:就是典型的喜剧,情绪上扬,有的故事过程中有一些波折,但是整体是向上;比如周星驰的各类电影,现在看过的各种喜剧,或者是大团圆结局的故事。
  • 罗密欧朱丽叶式:就是典型的悲剧,过程中可能有起伏,但是整体情绪是向下的。我们看过的所有悲剧,基本上都来自于这个框架;比如这个电影飞越疯人院。
  • 振荡式:是高潮迭起的故事,他不一定是喜剧或者悲剧,但是过程是不断高潮迭起的,由多个情绪组组成的;典型的就是权力的游戏、甄嬛传啊等等,有不断的起伏。
  • 欧亨利式:也不一定是喜剧悲剧,它就是铺陈很久的情绪,然后最终来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比如我们看过的电影七宗罪、第六感等等,大家在Google和百度上搜“出人意料结局的电影”作为关键词,都能看到很多类似的电影。

在我们具体说设计的时候,主流一般会用前面两个。

悲剧式的情绪负面,我们一般不会演讲时候说;欧亨利式需要很长的铺垫,前面铺垫太久大家都累了,都不想听你BB了,很少用。

所以,我们在阐述的时候:从内容上来说,要铺排几个高潮点,渲染情绪;从形式上,要学会适度地通过声音、语气、肢体语言,在需要情绪爆发的时候,把我们需要渲染的情绪重点凸显出来。

三、总结

设计套路儿:让别人一下子明白你的设计

最后总结一下,身为设计师,我们的套路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每个设计环节,快速调取思维框架,特别是老板认识的思维框架,来达到大家同在一个频道的目的。

想的环节,用解决问题的框架;做的环节,用逻辑呈现的框架;说的环节,用讲故事的框架。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套路”,能够快速让别人理解你的设计重点。

当然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虽然我们说套路,但是,真诚比套路更重要。

 

作者:陈正熙,公众号:VMIC UED

本文作者 @VMIC UED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