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

需求性质:如何正确响应用户需求(上)

“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需求,我们都需要满足,正如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誉,强如微信,也仍然有许多人不满意,也有许多场景差强人意。”忌讳盲从满足用户需求,是作为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团队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为团队,为企业创造价值,可现实总是比较复杂的,许多生活中的事情无法用 0 和 1 来正确的诠释,编码世界比真实生活

一张图看懂:如何将需求转化为 PRD

理论结合实战,满满的干货!教你如何将需求转化为PRD,产品人必须掌握且反复打磨的基本功。写在前面:本文较长,是工作实战经验与一些理论的结合。文章分为3部分:需求流程、需求流程名词解释、需求流程详解。原本还想写一个实际案例,但一方面字数已然很多,另一方面是本文介绍已相当详细,详解部分也举了一些例子,实际案例略显多余,故免去不表。希望本文对你能有所帮助,当然我相信一定会的。进正

高效补贴:如何找到优惠敏感用户?

优惠敏感度模型为提升补贴效率以及精细化运营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互联网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最直接的福利要从补贴开始说起,从滴滴快的烧钱大战,美团饿了么的外卖红包,共享单车充返活动,以及两家支付大头的鼓励金,补贴的硝烟似乎从未停止。正如刘强东做客《对话》时表示,烧钱一定要烧出核心竞争力。补贴不仅仅是发发优惠券那么简单的事,补贴是一门纯技术活。告别了快速占领市场时粗犷的烧钱方式,进入

谈谈「创造需求」:正视需求,需求并不等于需要

「创造需求」就是在用户需求与Ta的多层次需要中寻找一个定位,结合自身的技术条件,通过 组合配置不同资源 的方式创造新的产品,最后利用人的心理 引导新需求 。接着上次的伪需求来讲讲「创造需求」,这在营销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说是广告的本质,如何理解呢?简单说就是需求不仅可以被挖掘(比如用户说要电钻,他其实是想要墙上的洞),需求还可以被创造。一、「创造需求」的真伪性先举

无法满足需求?那就创造需求

接着上次的伪需求来讲讲「创造需求」,这在营销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说是广告的本质,如何理解呢?简单说就是需求不仅可以被挖掘(比如用户说要电钻,他其实是想要墙上的洞),需求还可以被创造。一、「创造需求」的真伪性 先举几个例子:1)高端水 就饮用水市场而言,两块钱的农夫山泉已经满足了用户需求,结果高端水品牌(昆仑山、恒大冰泉)冒出来说要喝更好的水,比如适度的碱性、丰富的

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笔记整理)

本篇文章是对超仔老师课件的笔记整理,对于入门级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掌握对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学习完本课堂能够对这方面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性地了解,课件内容是理论和实际例子的结合,实实在在的干货知识通俗易通。对自己近期奔波于各公司的面试有莫大的帮助。总共有三节课:第一节主要内容是产品需求内涵的理解;认识需求的分类、层级、规律;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一个产品需求。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对需

产品思考:如何提出优秀的需求

对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提需求是最普通不过的了。在程序猿和设计狮的眼里,产品经理就是一个需求转化器。他们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不断地转化为需要落地开发、实际产出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写出“又臭又长”的PRD文档来折磨他们。需求,对于一个产品诞生之初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提需求是一个产品经理最基本的技能。但是是否产品经理提出的每一个需求都是有用的值得开发的就不一定了。笔者认为一个好的需求,

从理发店的理发经历,看需求博弈

提交产品对于理发来说,是一段经历的结束,对于产品来说,则是喋喋不休的需求变更的开始,Keep calm and carry on~又或是,谁保不准出门看到一新潮人发型,就想改变一下呢~去理发店剪头发,洗完头选定发型师后,小哥上来的例行问题第一回合:“你想剪成什么样呀?”,“波波头,两侧齐平比较短的。”第二回合,小哥比画了一下两侧,追问“这样的波波头有两种 ,一种是后头抄起的

需求到功能的实现,他是这么思考的

只能说,产品经理是需求最忠实的朋友……从安卓跳到产品的坑里也将近一年了,大大小小的也独立负责过两三个项目,也有从0到1的。而在其中最大的感触还是从理工科的思维与产品思维的巨大区别与过渡,最明显体现在从需求到功能的实现,该如何去思考。创业问题的折射而在最近,我和公司的一位之前创业的前辈聊天时,更加深了产品思维在针对需求实现时的重要性。聊天也只是发生在一个平常工作日的中午,我和

关于伪需求和你的错误理解

一味地挖掘需求本质,反而会陷入另一种错误认知。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的大前提,对需求的本质解析与需求量的分析是决定产品、服务模式能否做成的关键,而对于需求的分析,往往存在一个对立面——伪需求。伪需求是什么? 所谓「伪需求」,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存在的需求,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尤其是我们看到的用户反馈,所呈现出来的需求通常不是存在性的问题,而是指向性问题(指向某个具体方案)。例如在ap

需求不是 need,而是 want!

先找需求,再推产品,这个已经是业内的盖棺定论了。 比如孩子们需要学习英语(需求),英语培训机构推出外教课程(产品)。但是光有这两点还不够,很多产品经理会犯一种低级错误,认为有了这两个环节,就会有大量用户,实际上这是两个独立的环节。在英语机构出现了一个岗位叫做市场顾问。上海有一家机构叫做华尔街英语,他们在上海书城专门设立了一个分校,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去看书,市场顾问就会拉家长们

用户需求分析常用的 3 个理论

产品经理能否准确地判断出用户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产品的成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也是设计产品的第一步,为此,笔者整理了3种用户需求理论,希望能够帮大家更好地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1、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老马的这个理论都快被用烂了,多数产品分析报告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时都会使用老马的层次需要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但我们多数人所

为什么我说深入挖掘用户的“本质需求”反而是错误的?

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的大前提,对需求的本质解析与需求量的分析是决定产品、服务模式能否做成的关键,而对于需求的分析,往往存在一个对立面——伪需求。伪需求是什么?所谓「伪需求」,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存在的需求,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尤其是我们看到的用户反馈,所呈现出来的需求通常不是存在性的问题,而是指向性问题(指向某个具体方案)。例如,在app store中,微信的评论区有这样一些声音:

需求到功能的实现,我是这么思考的

只能说,产品经理是需求最忠实的朋友...从安卓跳到产品的坑里也将近一年了,大大小小的也独立负责过两三个项目,也有从0到1的。而在其中最大的感触还是从理工科的思维与产品思维的巨大区别与过渡,最明显体现在从需求到功能的实现,该如何去思考。创业问题的折射而在最近,我和公司的一位之前创业的前辈聊天时,更加深了产品思维在针对需求实现时的重要性。聊天也只是发生在一个平常工作日的中午,我

闭环 | 从需求到数据到改进,在产品上精益求精

互联网的产品相对传统IT产业而言,需求更富有多样性。传统IT行业的需求点多是固定且符合验收条件。但互联网的产品则更多的从用户体验出发,更多的用数据来说话,不管是PV、UV、转化率、留存等等。很显然在一个接着一个的迭代背后,我们必须要让需求到数据到改进实现闭环,才能在产品上精益求精。今天就来探讨下如何从项目经理的角度出发,将这些环节形成闭环,更好的为产品精益求精服务。对于“需

当你用需求的眼光看世界

1.价值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真的是这样吗?我付出的劳动多,得到的价值就一定会多吗?一个人花十年时间,苦练驾驶马车的技能。另一个人学了三个月学会了开车。哪一个能产生的价值更大呢?如果是在汽车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第一个人产生的价值大,如果是在汽车发明的年代,第二个人生产的价值大。富士康的代工厂,是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产生的价值大,还

用户需求:要“倾听”而非“听从”

用户说出来的,只是表面的需求,要通过需求分析,找到其本质的需求,然后为这种本质需求设计解决方案。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在你把东西拿出来之前,用户根本不知道想要什么。)很多人并不认同这句话,觉得也只有乔布斯这样的大神才敢这样说、这样做,而我们这些

建立在“客户”角度的需求分析

多年从事产品设计与技术开发,让我有时候会沉溺于自我的思维模式,并且很难改变,面对需求只会跟着自己的逻辑走。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关注GMV的数字,才明白了所谓的产品、技术、运营、市场,是一条不可分割的生态链,密不可分且各有专业领域。只有懂业务,懂“客户”需求,才能加强有效的沟通,缩短需求的执行周期。标题中提到的“客户”,可能是需求方,可能是品牌方,也可能是实操的运营。无论是谁,

大部分的产品经理一直在与响应性需求打交道,可你了解么?

响应性需求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一种需求,实际上大部分的产品经理一直在与响应性需求打交道,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探讨一下——响应性需求。响应性需求响应性需求是指产品经理对外界诉求的处理结果,这种需求性质与 kano 模型里的期望需求极为相似,即响应用户的期望需求。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需求性质,用户反馈、用户调研、领导安排、跨产品合作、商务合作、客户需求等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

挖掘用户的需求,不要单纯地聆听

图片来源于网络‘’挖掘用户需求,不要单纯地聆听‘’这句话可以说是我从学校跳出来进入这个用户体验行业到现在为止所学到的知识中的关键了。就我自己而言,我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至少是入道了,那应该就是我脑海里会时常出现这句话的那段时间吧。在验证这个命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我的父亲是一个裁缝,自己开了家纺织出口公司,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有一次我在父亲的公司写作业,有个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