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转B端:如何快速胜任新工作?

一、从C端转B端的交互设计师,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1. 入局B端设计行业

为什么要选择B端行业?是跟风,还是真的了解?

现在是2022年4月中旬,互联网正经历裁员风波,各行业互联网大厂都有大幅度的裁员,比如京东的“毕业了,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吧”裁员30%,滴滴网传的“能裁多少裁多少”,爱奇艺从去年就开始的裁员50%…是的没错,互联网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流量增长乏力,全行业面临流量瓶颈。

而国内的产业互联网还在发展前期,有很多小伙伴纷纷涌入B端热潮中:总之不管条件与否,先找到一份工作才是”正途”… 但是你真的了解B端行业吗?

2. B端产品与C端产品的差异点在哪?

1)业务壁垒高

相较于C端产品,B端产品的业务壁垒更高,因为特有的业务场景不同、业务逻辑复杂、数据系统之间具有更强的衔接性。初识B端产品,感觉就是一个大而广泛的功能集成性产品,类似于一个超级后台,不同的用户角色在平台内有明确的各自分工,在行业中接触一段时后,会发现B端产品内的A角色与B角色之间,C业务模块与D业务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环环相扣,如果交互设计师工作考虑的不够全面,会在评审会中受挫。

2)理解成本高,学习时间长

了解到大部分的UI设计师对未来的规划,要么专注于视觉专家岗,要么想要跨行转入交互设计师,但前提都是必须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一类用户人群,但相较于C端产品来说,想要玩转B端产品,需要在整个行业的链路内容中走一遍,这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是很痛苦的。

3)C端产品的共情能力在B端产品这里行不通

首先,C端产品是直面用户的,而B端产品面向的是企业老板,满足企业老板的需求,让这一类用户满意才是关键,因为是由他们来决定是否付费购买。但是在B端产品的实际运行中,是老板的员工来进行使用的,他们会决定是否续费,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在满足客户的需求后,间接的服务于用户,必须平衡“客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既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提升用户的体验。

3. B端设计看重什么能力?

1)业务逻辑

B端产品对于设计师&产品经理都有更高的能力要求,能够从容的在各种B端产品中来回穿梭的人必须要有更强的业务逻辑理解和规划能力后台类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大方向是可以借鉴并复制的,但是对于细节的拆分、功能的规划,却又截然不同

2)产品思维

B端体验设计师:负责60%的交互+40%的视觉,具备产品逻辑+用户逻辑+多情况分析的能力。B端产品一味的抄竞品是很危险的行为,无论什么产品,商业价值最大化才是产品核心,具有差异化价值点,才能让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必须力求于解决客户在真实场景下遇到的问题,给予客户更便捷的管理方式和更多真实的价值利益

4. 如何裁员风波中找到一份好工作?

1)认清现实

从宏观层面看,市场在重塑,从现实情况看,后疫情时代导致的多行业变革,原有的宏观调控、市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被打破。有的行业在萎缩,有的行业暂缓步伐进入观望期,极少数行业乘势扩张,这些现实的情况会导致企业对员工需求量的减少,工作机会变少,人员被优化,这是现实困境。

了解现状后,知道自己很难改变,就应该把心态调整过来,主动去思考如何适应新环境。

2)辨识行业

互联网人都知道的道理:选择大于努力。雷军也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选行业!

  • “朝阳行业”:过程虽然有坎坷荆棘,但只会越做越顺,整个行业是在发展期,并且会不断增值,而只有行业增值、公司增值,你的薪水才有可能增值。
  • “夕阳行业”:表面上顺顺利利,看似赚的盆满钵满,实际行业瞬息万变。比如去年的教培事件,一时间新东方亏损57亿,猿辅导瓜瓜龙几乎消失…今日百万年薪,明日就被迫离职。

这样看来,朝阳和夕阳是没有绝对边界的。我们所处的VUCA时代就包含着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以及易变性。但是有一点很重要:跟随国家政策,拥抱被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总不会错。

3)了解政策

这里可以继续提一下,2019年看似风光的教培行业在2020年“一夜之间倾覆”,其实呢,早在2018年《十九大报告》就有发布相关的双减说明: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所谓的一夜之间也并非真的突如其来。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或许可以我们从这里选择一个喜欢的行业。

4)选择赛道

目标行业有了以后,就是对行业赛道进行剖析了,交互、体验、视觉、动效、运营、插画…或者全链路。B端目前虽然已有B端C化的趋势,但C化依然不是重点,提升用户体验才是。所以针对B端行业,比较热门的有产品设计师、体验设计师、数据大屏设计师、偏向数据可视化,视觉一些的比较看重C4D,毕竟很多大型云平台是需要建模辅助视觉的。

5)选择公司

有时候确实选择公司与否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心仪的公司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尽量争取

6)利益平衡

长期利益:职场晋升空间,个人能力提升,个人价值增值等等;短期利益:入职薪水是否到达预期,公司给到的资源是否与自身匹配。想要达到平衡点,首先要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有谈条件的资本。

二、了解行业信息、产品通识和设计职责

选择B端行业后开始投递前,你都了解哪些行业通用知识?这听起来与设计工作无关,但在面试中,这无疑是你增值的有力点,而且在成功入职后,这些都能让你在工作中占据有利地位。

1. 深入了解B端产品

1)了解行业市场情况

我们在选择行业的时候,目标是挑到最佳。除了了解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以外,还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阶段,来判断是否是入局的好时机。

初始阶段:

发展前景不明确,更多的产品设计工作停留在于0-1的阶段,存在产品逻辑反复被推翻,重复试错的过程中。在大厂有很多这种【创新型】的项目,不确定性的发展阶段,存在整个项目被裁员的风险,但也不排除存在更多机会,选择的风险较大。

发展阶段:

产品模式经过市场验证,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基本被消费者接纳。这个阶段的产品需要搭建设计规范组件库,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保证体验一致性。相关岗位职责里面会有要求面试者有搭建设计组件库的相关应验,面试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重点讲述一下。入职这类公司,风险较小,也是比较有创新性的工作,设计师也会有部分话语权。

成熟阶段:

耕耘了数年,市场接受度和渗透率都很高。这类产品文档,工作流程都很规范,已有一套设计规范和组件库,入职后基本上是螺丝钉,在既定的范围内工作,想要突破需要深入了解行业跟团队密切合作,从体验设计师的角度上看,越是成熟的产品,在工作中考虑的点越要全面,既有挑战,也有很大的增值空间。这种产品和业务在我们有多个offer的情况下是首选。

衰退阶段

已经达到市场饱和,或因为替代品、或因为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约束,导致行业逐渐衰弱的,选择无风险但是机会最小,如P2P。

受客观因素影响较为严重的:

比如裁员幅度很大的滴滴,受到一定约束后无法拓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需求量的减少。这样的产品不能说没有机会,只是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1.了解行业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一个行业的途径,最简单的就是了解这个行业做的最好的产品,比如独角兽或行业龙头,它们在一定基础上具备这个行业的所有特质。了解产品后,对行业特点也有了明显的结论。

了解的途径和方法:使用关键词搜索行业信息,可以是行业名称或产品名称。

  • 行业报告:艾瑞网、199IT、产业信息网
  • 行业资讯:36氪、钛媒体、爱范儿
  • 行业文章:知乎、向组织者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细节,帮助组织者完成后面的产研团队设计评审。

    4)设计执行

    设计执行占据了5年以下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总是为了提升B端产品的品质而不断努力。那么具体有哪些方向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呢?

    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认知成本:说白了就是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不要出现过于复杂的专业名词和逻辑,尽量满足小白也能够轻松使用。

    赋予价值,解放使用者的时间:B端产品的发展趋势“用完即走”

    降低妨碍&功能引导:B端产品往往都是因为具体的业务需求产生的,用户也是特定业务的使用者,他们往往需要快速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提升操作效率。特别是新手用户首次使用,给予功能引导,帮助他们快速开启工作。

    页面清晰简洁&场景下保持高效:虽然B端产品的使用者更为专业有耐心,但是我们的功能依然不能过于复杂。高效:根据使用场景来优化页面直接的交互。有时候并不是减少页面跳转就是操作高效,当内容过多时需要多步骤或分页跳转,所以设计师一定要灵活应对。

    设计的一致性:保证B端产品的交互操作一致性,视觉一致性是基本要求,不要出现一个产品最后有多个设计风格的呈现。产品的一致性程度高是可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5)设计评审

    设计评审的环节,向团队介绍本次需求优化的设计点,包括交互优化和视觉优化。

    评审方式分为内审和外审:

    • 内审:检查需求、检查规范、阅读顺序、视觉表达 ;设计评审的结尾要总结这次评审达成了哪些共识,保证会议效率和效果;一定要避免只是视觉上死磕而忽略了真实用户交互层面的东西,交互时的细节更影响整体结果
    • 外审:设计师演示、评审团评审(1-2位前后端技术同学、市场、运营相关人员)外审标准:不符合需求的部分给出反馈,修改后继续发起外审,通过才能开发。

    总之,评审的目的就是产研团队达成共识,继续下一步工作。

    6)方法沉淀

    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流程SOP,能够提升自己对工作的掌控度和工作效率。

    B端业务的复杂性非常高,越是偏成熟的项目考虑的细节也会越多。如果我们在设计执行上没有自己的SOP,往往会手忙脚乱,所以建议大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并且设计自己的流程SOP。

    7)真实的工作情况

    前面也讲到过,不同工作年限的同学,工作的职责范围,和上手设计工作的时间都有所不同。

    5年以上:

    举例: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且有管理经验,入职的公司B端项目又是自己从未参与过的,前期不会马上承担管理角色,公司会有对应的项目资料和真实案例给你做功课,并且需要承担基础的设计工作,从底层开始熟悉。当有一定业务经验积累、熟悉工作流程、体现自己能力、帮扶团队成员后,才会慢慢胜任管理角色。

    公司非常看重上下游对接的能力,上游与产品通力协作,对产品的发展、体验的优化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团队成员能够给到帮助和指导,有不错的成果。试用期阶段会有加班情况,一般责任越大,付出的时间也会更多。

    不过人与人一定会有区别,这里只做个例分享。

    3-5年:

    我们举例:如果你是3-5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恰巧又得到了不错的薪资,并且去到了一家相对规范的大型公司,入职后一般不会给你很久适应新环境的时间,1-2天就很多了,一般是1天时间了解公司和产品,第2天就会给你指定的需求,说到这里也不被过于恐慌,新入职的员工都会有人带一段时间,帮你熟悉流程,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辅助,但更多的工作还是要自己判断,过度依赖带自己的领导,也会被视为能力不足的表现哦~这里要特别注意。

    一入职就接需求,一方面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能边工作边了解业务和产品,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快速胜任工作的方式。

    1-3年:

    刚刚入局B端行业的伙伴,需要跟随团队一起成长。根据入职的公司规模,业务产品线,负责指定的工作内容。B端新手村的同学,一定会被拉到各种看上去跟自己无关,但是必须要参加的会议中,听的内容犹如天书,但领导在旁边还会“温柔”问你:我们的业务怎么样?

    总之前期深入了解业务的阶段比较难熬,但是也有很多伙伴选择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这个时候就比较轻松愉悦了。了解业务后,逐渐上手工作,难度一般不会太大,也有专人带教。如果很不幸没有带教,就多跟产品和前端交流,拿出自己的社交能力来,快速适应工作吧。

    五、项目完成后:总结和复盘,提升业务掌控度

    1. 为什么要做总结和复盘?

    打工人打工魂,能混一天是一天!(一点也不押韵)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

    复盘的意义:

    锻炼自己的底层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复盘能力。底层能力对个人的帮助不局限于当前的工作中,未来如果创业或者在职场晋升,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积累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库:比如我们做作品集,需要体现自己全方面的能力,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产品业务流程、用户角色分析、数据验证等等。这些能力从哪里来?是日复一日重复的机械工作吗?并不是,我们需要在不断复盘和总结中,加深自己对业务的理解,一小块一小块的补足自己的知识短板。

    设计价值评估,建立团队对设计的信任感:通过项目复盘,相对客观的了解设计在团队中带来的价值,得到一个直接反馈,明确自己今后工作的重点。在复盘中阐述自己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体现自己的能力,建立团队对设计工作的信任感,久而久之产生对设计的依赖感,遇到一些交互的问题时会主动询问设计师的看法。

    2. 工作复盘的框架和方法

    工作复盘分为项目复盘和个人复盘两种。

    • 项目复盘:针对项目团队(产研团队)进行一次项目的总结和回顾
    • 个人复盘:根据设计师的角度进行总结和思考,完善和沉淀自己的知识库。

    项目复盘分为四个阶段

    1. 目标回顾:首次产品需求评审时会对团队目标有一个共识,复盘中回顾目标完成情况。
    2. 结果评估:其次是分析完成结果,结果评估是客观过程或者结果导向,根据项目来定。实际工作中发生了什么,对目标结果是积极作用还是负向作用。
    3. 原因分析:如果目标完成存在偏差,分析原因,团队脑爆解决方法,SaaS产品会继续迭代和完善。
    4. 经验总结: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提炼和汇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项目经验积累、可拓展到其他项目的点、接下来该完成什么。

    个人复盘的方法:

    • 首先建立自己的知识树,将工作能力和个人能力拆分开,记录下自己的知识沉淀情况。
    • 明确自己的短板,针对性的补足,比如工作中需要的能力,视为必须补足。
    • 明确自己的优势,不断的精进和钻研,利用好自己的长板能力。
    • 定期回顾和分析自己的完成情况,加深记忆和明确目标。

    六、工作之外的思考:个人能力与工作能力双重提升

    在职场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天天工作的像个陀螺一样,一刻不得闲,一点生活都没有”。是的,如果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这样的“生活”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础下,又能够不断的提升个人能力?早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明确工作能力与个人能力的边界。

    1. 个人能力与工作能力有什么区别?

    设计师的职责内:一名优秀的交互体验设计师,日常的工作除了大家能想到的接需求、竞品调研、画线框图、跟进开发,还具备以下素养:甄别需求;推动业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会根据文章需求修改,暂时放这边)

    设计师足够了解业务背景,那这波设计师通常会把自己切换成业务主人(而非设计师)的角色来看问题。然后再看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交互体验设计手段来帮助解决,从而为业务取得更好的正向收益

    2. 个人能力?

    1)底层能力

    职场底层能力:写作、演讲。这看上去好像并不是什么必要能力,但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看写作能力的必要性。首先,我们都是设计师,每天都在围绕满足用户需求去完成工作,可以设想一下,这些其实都是公司的用户,那么我们的用户在哪里呢?其实就是个人品牌的搭建,通过文字的输出,打造属于自己平台来沉淀自己的价值,最常见的就是设计师订阅号,第二点就是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与自己的用户产生深度链接,也就是定期的发布文章。

    2)分析

    我们现在就职于一家公司的时间越来越短,流动性越来越大,这是职场的现状。写作可以不断让别认知到你的职场身份、职业态度、职场专业斤呢个。在这个后疫情时代随时伴有“动荡”的职场,底层能力能让我们持续占据有利地位。

    演讲也是,在工作中有设计评审、团队分享、每日例会,都会有用到演讲的地方,好的演讲能力能够让别人轻松听懂你要表达的内容,提高沟通协作的效率。

    当工作能力与个人能力完美结合时,个人价值也就会不断的提升。

    3. 设计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现状

    1)职业危机

    我们来聊聊设计师职业发展所谓的困境。困境分为已经困境和未知困境。

    • 已经困境:现在可能离职状态,需要去找一份新的工作。
    • 未知困境:35岁迟早要来,到那时我会被辞退吗?难道再也找不到

    满意的工作了吗?

    大家一定都听过35岁危机,当我们成长到35岁时,如果还只是一名普通的低阶设计师,一定也可以在这个行业存活,但不一定能够过的有多好。

    如果现在正是年轻的25岁+,那么就要未雨绸缪。30+也不算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刚刚已经讲过个人能力与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的方法,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有快速胜任新工作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4. 意识转变、认知变革的契机

    不管是“设计师的职责”还是“职责背后的边界”,都是换汤不换药,现在大部分设计师们,也都在不停的扩展自己的边界,保持跨界思考,因为只会单一技能的话在未来确认很危险。

    想想那个时候,我们儿时的理想与计划还没能实现,一定十分沮丧。所以,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你每个想要努力的瞬间,都是未来的你在向自己求救。

    每一次挑战都伴随着机遇,如果你能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意识转变、认知变革的契机也就随之而来。

    七、总结

    以上内容系统性的回答了“如何胜任一份新工作”。包含六个方面:

    1. 思考:入行需谨慎,慎重考虑,合理规划
    2. 前期准备:深入了解行业信息、产品通识、不同经验阶段的设计师职责
    3. 入职前:面试时需要做的准备,帮助你在入职后快速适应行业环境
    4. 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SOP,提升工作效率
    5. 工作阶段性结束:学会做总结,以备不时之需,提升底层能力
    6. 未来:小的积累,大的收获。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年代,虽然这个时代内卷、竞争、变动,但它们与机遇共存共生,有句话这样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要把眼光局限于现状,试着从全局角度上思考问题,希望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有胜任新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章:

    http://www.woshipm.com/pd/4220706.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1844281

    http://www.woshipm.com/zhichang/3197391.html

     

    本文作者 @EllieOne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