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类 App——小红书独大,竞品各有亮点

背景:网易美学是我亲爱的,不,最爱的drop妹妹推荐给我的,玩了一阵子,实在是不太会玩。但是勾起了我强烈的购买和学习化妆技巧的欲望,遂摸索下载了【美妆心得】、【美芽】、【美丽修行】,重新安装了【小红书】。比较欣喜的是,虽然美妆类App众多,但各有侧重,并不仅仅是如共享单车的单车大战。

一.行业前景(以下部分是由Drop妹纸提供)

老生常谈,但我和Drop也确实认为美妆市场大有前景,不仅是在销售额上,更是在接触极有价值的年轻女性群体。要知道现在化妆女性可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低龄化(你看看街上的人,或者去看下微博上美妆博主的年纪好吗)。网易在二次元群体上落后腾讯(王牌的腾讯动漫),但说不定会在女性群体上扳回一城呢。

1.美妆市场行业仍在高速成长

2.美妆用户的消费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彩妆将会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女性比起美国、法国、邻居韩国、日本彩妆渗透率可是低得多了

以唇妆为例:每年购买1支以上唇妆产品的女性占女性总人口比例

美国(68%)、法国(60%))、巴西(50%)、中国(28%)

3.美妆App的行业市场

用户求助于移动端获取美妆知识的占比越来越高,包括美妆博主的影响力、购物网站的影响力;

小红书渗透率最高,且已经形成了种草→购买的闭环;

其他App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如美芽、抹茶美妆、美丽修行等;

二、美妆App-紧扣用户目标,展现【内容】、【人】、【物】

1.从用户目标到设计呈现

美妆APP市场比共享单车强太多了,你使用每个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全新的体验。 他们从用户目标到功能都表现出了区隔点,这些区隔点非常深刻地表现在产品设计、视觉、内容甚至是市场推广上。 以下纯属瞎编和yy。我们认为这些优秀的美妆产品设计遵循从用户目标自上而下地表现在页面、功能、视觉、内容以及推广上。 第一步:提炼出区隔点(=目标、特点),譬如【真实】、【高效】、【个性化】等,第二步:根据目标,提炼出具体的功能点,并且指导交互或视觉设计。 以小红书为例,主打【真实】,那必然是鼓励真实用户发帖,为用户发布降低门槛。小红书首页的右上角显示发布按钮,并且在内容编辑器中提供标签、表情,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由于小红书主打真实,在【高效】上并没有花大力气,譬如小红书并不突出排行榜等固定模块(当然在购物模块会体现或是年终盘点)。并且【真实】还表现在用户间的亲密互动、点赞,这是在其他社区无法获得的体验。

2.根据目标和功能,串联【人】、【物】、【内容】

美妆社区,主要是内容社区,主要框架包括以下三点。

人-KOL(KOL、资深用户、小白用户)

内容-他们写的内容

物-美妆产品(如雅诗兰黛眼霜)

小红书:重【内容】串【产品】

小红书:内容为主,内容串联单品,单品(购买)为辅。显然是强调PGC/UGC内容,在首页突出内容,分类基于内容,如【护肤】、【美妆】还有其他【母婴】。另外也开始突出【关注】的功能。内容串联单品表现在,每篇笔记结尾,显示【物】单品,点击进入后以【物】为单位可以看到包含该物的【内容】。

强调内容,以【内容】来分类的好处:当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很方便!你只要在多加一个子类别,譬如【母婴】、【旅游】、【美食】、【穿搭】。

美丽修行:以【产品】串【内容】

美丽修行:首页分类直接是类电商,如【洁面】、【化妆水】、【眼霜】等,虽然后续同样有心得类型,但只起辅助作用,甚至是不支持关注发布者(KOL)。并且在【物】的页面上也强调了肤质、成分的概念。

美丽心得:强调【物】,轻【内容】,产品库非常全面,同样也是类电商分类,如【美妆】、【功效】等,呈现结果为单品,显示价格、、护肤榜单等。

三、网易美学-抓不到的重点,玩不了的App

1.设计目标不明造成产品非常混论,内容也失去重心

网易美学, 标语“适合你的美”,从设计的重点,心得和合辑,完全看不出和适合我的个性化目标有关系。 如果围绕【个性化】,重点功能是否应该紧扣主题,如 【筛选】 ,如(肤质)、(年龄)、(肤色)等;如【必须关注的 干皮博主 】、【干皮好物排行榜】等。甚至是用户关注信息展示,可以凸显【干皮、白皮、30岁】,同样, 内容也可以紧扣【个性化】目标 ,对用户进行分层运营。

美学现阶段首页部分是个性化推荐,仅仅按照历史记录推荐浏览过的同类。我是干皮大龄女青年,给我推的都是小年轻,油皮,并且提供关注【关键词?】的功能,因为实在是太多可以关注了。。。。如【干皮】、【雅诗兰黛】、【妆容教程】,完全失去重点。

2、网易美学-产品逻辑极其奇怪!

显然网易美学是重【内容】,并且也提供了关注【人】的功能呢,但是 非常奇怪地以内容数量来分为【合辑】和【心得】,前者包含多个单品,后者包含1个单品。 并且在产品设计上过分强调2者的区别。我真的好奇怪,为什么美学对数量这么有执念,这种分类方式我有点小意见(莫名其妙,谁管你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是1个单品还是5个啊,说得好就行)!以下从产品设计层面上阐述下:

1.区分【合辑】和【心得】不符合用户心理模型,同时新的术语(尤其是心得),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小红书里也有【心得】这个术语,但和美学的分类不同。我看帖子根本不关注里面说了1样东西还是2样东西,只要说得好就行!心得(1个产品)认真详细到堪比合辑呀,而某些合辑只是贴了一些产品清单,完全没有干货。

2.【心得】和slogan【发现适合你的美】完全违背。 心得在形式上突出个人打分星级,这某个美人的评分有代表性吗?我更加关注的是整体评价,如跟我同肤质的一群人或者整体样本。

3.视觉上区分【合辑】和【心得】难度很大,非常混乱

因为都是UGC的内容,背景、图片各式各样,很难聚焦

4.大大增加分类的难度,原本产品分类如【面膜】、【粉底液】、【空瓶记】 需要乘以2,合辑下有,心得底下还要有,混乱到无以复加;美学的解决方法将粉底液放在【心得】,这右上角又有个分类到底是什么鬼! 到底要怎么分!

5.搜索结果无比混乱 ,搜索【雅诗兰黛】会出现【合辑】、【心得】和【单品】,美学的解决方法是利用三个tab来切换,所以又出现上面的问题,切换以后出现了的页面混乱无比,排序等顺序非常困难。而我其实在【单品】中是可以看到所有【心得】,所以心得出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6.【合辑】和【心得】给内容发布者造成了非常大的混乱 。合辑发布入口在【我甚至的】,而发布【心得】没有入口。只有通过【合辑或某个人的心得】,看到该产品,进入【产品】页面才可以。

7.其他诸如【我的】页面、抽屉式的【个人中心】 我真的无力吐槽,【我的】就这点内容,为啥不把至少如【我的收藏】这样的重要功能放在更显眼的位置,为什么要搞个抽屉式按钮收着。【我的心得】摆那么外面干嘛,谁没事天天看自己写的历史评价!整个页面莫名其妙,毫无逻辑可言。

作者 Dot和Drop

关键字:产品经理, 美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