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意义

1

4月4日罗胖的六十秒语音,关键词是目标,下面摘录的是主要的内容:

话说有一次我们和国内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合作,发现他们的效率真是低的惊人哪。要知道这家公司在历史上可是以能打硬仗著称的,那为啥管理水平下降这么快呢。后来我遇到了他们的一个高管,就私下请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这位朋友说这其实是主动追求的结果。这家公司的管理能力其实一直是加强的,但加强的方向是什么呢,第一是控制住风险,第二是把水平一般的人组织起来发挥力量,这种管理能力越强,就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副作用。一是风险管住了但是灵活度下降了,二是普通人用好了,但是有创造力的人就给压制了。公司上层对这些情况心里都很明白,但是无力改变。哎,你看你在追逐一个正确目标的同时,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往往也跟进来啦!

我听完这个描述之后,猜的八九不离十,这个著名公司应该就是我的前东家,简称H吧。

2

H公司的管理是国内很多公司都在学习和效仿的。举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例子,我一个在国内某物流公司做HRBP的朋友,由于他们老板制定了对标H公司的战略,所以有一段时间这位朋友经常打电话问我H公司的人力政策。虽然我知无不言,但真实的情况是我知道的并不多。

那时候,我能讲出某些具体的流程、政策等,但我搞不明白它们是为了什么。

听了罗胖的语音分享,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的,H公司的管理精髓就是管理风险和团结水平一般的人发挥力量。

3

在H公司内部,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平台型的工具,可能大到小几万人在用的工具,也用了几年了,中间对这个工具也是一直在做改进工作,用着也还算越来越顺手。但是某一天,突然要换到新的工具上,新工具还随便用几下毛病一堆。

这样的情况我亲身经历的就有几次,有操作系统的,有文档管理的,也有开发环境的。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呢?

首先,旧的工具在最初推广使用的时候,在当时看来也是有着全新的理念和功能的。用的过程中,就开始发现问题,然后以打补丁的方式修修补补。修补得多了,结构就复杂臃肿,再面对新的需求就难以满足了。换句话说,虽然也一直在改进,但总有一天会改进到不能再用的地步。有点说不通,却是事实。

其次,新的工具在覆盖旧工具的成熟功能之后,主要是用来解决旧工具解决不了的新需求的。强行推广使用之后,也是一路改进,最终避不开被抛弃的命运。

4

还是以上面讲的工具做例子。在H公司,一个工具不好用,不会被认为是这个工具没做好,而是会上升到流程层面,这个工具不好用就是流程里面的风险点。

这就回到罗胖语音里提到的,H公司注重管理风险。这样的风险意识,可以把一个工具或者流程,通过持续改进做得很好,至少比外面绝大部分公司都做得好。但在这样一个正确的、好的目标驱动下,最终还是引入了不好的东西。

有人就觉得,包括我自己,这样不停地变,不会增加成本吗?

5

增加成本是板上钉钉的,问题在于这个成本应不应该,值不值得?

一家民营公司,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少不了要不断调整自己。战略上可以不变或少变,战术上基本要经常变。这种变化由外向内,一层层渗透进来,就表现为对某个工具的持续折腾。

所以这个变是应该的。但是究竟值不值以及值多少,又是件说不清楚的事了。

6

H公司向客户销售产品的时候有一个逻辑,就是把产品的实际能力夸大一到两年。也就是,卖给客户的产品的功能里面,有的可能要两年之后才能实现。

这个逻辑在内部推广平台型工具的时候也是沿用的。

于是就有了改进的空间。这个空间来源于,一方面可能是时间人力上限制了,另一方面可能是能力上不足。这也是改进活动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生产活动就这样像蚕换皮一样,每次虽然都折腾得要命,但每次都在前进。

7

成熟的管理是不会有成熟到一尘不变的流程的。那些流程不变的地方,通常也是缺少竞争、形式僵化的地方。

所以进步都是迭代出来的。没有横空出世的伟大公司或个人,都是一点点进步而来的。

改进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会学习的组织和个人都在不停变化,即使变化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坏的结果,他们会继续针对坏的结果进行改进。

生命不息,改进不止。

甚至所有的新生,所有的创业,都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改进。新的生命的诞生,承载了对父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进的使命。新的企业,承载了对行业内先发公司的生存方式的改进的使命。

作者 字母D的小宇宙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工具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