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原理与品牌升级

一个问题:

品牌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单纯用价格区分。那什么样的品牌升级是有效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开始前先提问:为什么经常见蔬菜店里卖水果,很少见水果店里卖蔬菜?

给5s思考,开始倒计时。

揭晓答案:

原因一:蔬菜和水果运转周期不一样,蔬菜几乎每天都需要进货,可以捎带水果。但水果一周可能只进货一次,蔬菜量小不划算,还预测不到市场需求,量大又容易损耗。

原因二:锚定原理,也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锚定,即比较,通过A去突出B的特征。

蔬菜价格便宜,水果价格贵。少数的东西总是很刺眼。当蔬菜占据主体,水果辅助。水果的高价就会衬托蔬菜的便宜实惠。

相反水果占据主体,蔬菜的廉价就会显得水果贵。

蔬菜不耐储存,容易腐败,水果容易保鲜,且有清新的气味。

蔬菜店里卖水果,占少数的水果会衬托蔬菜很新鲜,赏心悦目。

水果店里卖蔬菜,少数蔬菜的枯枝败叶会引起对水果品质的担忧。

是不是像绕口令,现在有点糊涂?没关系,总结一下:

  • 锚定即对比
  • 少数衬托多数
  • 存在递进关系,但背后内涵统一

一、品牌分系列现状

品牌分系列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往往是为了覆盖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用户。

之前在文章《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三个层级》里有提到过“梯子理论”,品牌遵循特性、利益和精神的上升路径。因此品牌分系列往往会出现三种情况:

1. 在特性层面通过降本增效极致压缩,从而划分出高中低档位

例子是红米,本身主打性价比,一直没有超出特性层面,因此即使划分了相对高端的产品,依然改变不了消费者对他的印象,甚至低端产品会进一步拉低下限。赚的是一份辛苦钱,俗称内卷;

2. 通过特性、利益和精神区分系列

例子是花王。低端解决清洁问题,中端关注脱发等少数利益群体,高端依托服务触点,推出静静、沉思等情绪产品。这是最理想、健康的品牌状态。

3. 在精神层面天马行空

推出毫不相干或者内斗的系列产品,导致消费者没办法形成统一的认知,没有清晰的品牌形象。例子是荣耀,三种精神完全联系不起来,对应的消费群体差异巨大。

二、品牌升级如何分系列

品牌升级依赖于分系列,背后遵循锚定原理。

上面的情况1有比较,但都在特性层面,一小块格子只能越分越小,少数的低端还拉低了整体的下限。输在没有拉开差距,形成递进关系。

情况2界限分明,属于不同赛道,存在递进关系,且背后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以用户为中心,在各自领域做到极致。特性就要追求清洁干净,利益就要有效防脱发,精神就要传递我懂你的情绪。这样的锚定就是有效的,价格会衬托出性价比。

情况3没有任何的比较,不存在联系,完全没有锚定。

再举两个例子,小米设立红米的初衷是想做高端,但是小米与红米同属于特性层面,红米还时常背刺。两种不存在递进关系,即使有锚定,也是红米进一步固化小米的性价比品牌形象。消费者一看到小米高端手机,下意识会觉得不值这个价。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网站

设计师要学会观象,过去红米和小米从代言人层面上就没有差别,给人的都是廉价质感。最近终于开窍,邀请到了费翔,才让小米注入了一点精神气质。

比亚迪推出了仰望系列,过去比亚迪的品牌形象集中于特性和利益,给人的感觉就是性价比高,电池有一定的科技属性。因此想要成功高端化,仰望系列必须依托科技,主攻精神层面。从前段时间比亚迪的发布会来看,他找到了一条巧妙的路线,即利用大国崛起和民族自豪感树立自己的领头羊形象。

品牌升级的前提是自身足够硬,明确当前定位,保持精神内核,知道自己是蔬菜店还是水果店。

举个例子,知乎从严谨科学起家,就像是水果店。小红书从种草爆红,主打接地气,就像蔬菜店。所以知乎带货就像是水果店卖蔬菜,只会破坏社区氛围。小红书百科化反而顺利成章,甚至可以和浏览器掰掰手腕。

本文作者 @我很好奇WHY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