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san M1 体验报告

Smartisan T2 体验报告

没等来T3,等来了M1。发布会后没有抢到第一批货,所幸21号抢到白色5.15寸一部,上手几天,聊作体验报告。且先声明立场,锤粉,锤黑不喜莫看。

一、包装

扁平方盒

包装外形回归了T1时代采用的扁平风格,个人感觉比T2的包装要漂亮的多。盖子上面印着字母M,侧面分别是Smartisan和锤子Logo,纸张质感卓越,摸上去有点绒。总体感受:轻薄大气,不可方物。

扁平方正的外包装

开了又开

打开的时候,盖子的四个角扣的很紧,比较费劲。不过也算是增加了仪式感。多宝盒式设计,别出心裁。至于能否勾起“开了又开”的儿时喜悦,就因人而异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格的盖子上都印有指示图标,非常精致用心。

开了又开的多宝盒

再次打开后,可以看到手机、充电器和数据线。

THE PRIDE & JOY OF AN ARTISAN

美中不足

下面说点个人感觉美中不足的。

取下手机之后,用来分隔手机和说明书的隔板中间应该有一个圆孔,好方便提起,同时也能示意下面还有东西。(还有一种做法是在隔板边缘设计小提手,但这里不太适用。)拿走说明书,再底下应该是没有东西了,但底板压上去发虚,如果能够垫实了会更好。就像数据线下方的底板,压上去就是实的。

另外,为什么不配一个Micro USB转Type-C的转接头呢?毕竟Type-C的接口还没有普及。看了看,官网售价29元两个,不贵,但单独购买确实很不方便。

二、外观

正面

要说像iPhone吧,乍一看有点。但细看,M1的辨识度还是比较高的,与iPhone有很多差异,拿在手上的持握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相比而言,M1上方的前置摄像头、距离传感器以及听筒开孔有一点大。如果有黑色版,其实是看不出来大的,但是白色版,开孔过于分明,就显得粗笨了。

M1 & iPhone 6 Plus

虽然锤子标志性的三个实体键消失,辨识度下降,但我认为,Home键的出现,还是很漂亮的。就像之前体验T2的时候说的,如果锤子有了指纹识别的圆形Home键,我就从果粉转到锤粉,没想到还真说中了。

漂亮的Home键及底部

背面

M1的Home键相比iPhone有点凸起,可在陶瓷环的装饰下并不难看。但背面的摄像头凸起就不舒服了。虽然估计也就凸起0.5毫米吧,但在塑料背板的掩映下,着实看着不喜欢。而且凸起的金属圆环,摸起来还有一点割手。塑料背板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但是和正面儿相比,确实有种廉价感。

此外

M1将耳机孔从T2的顶端移到了底端,虽然破坏了底端的对称性,但从使用合理性上,还是让人认可的。要想协调这一矛盾,除非像iPhone 7一样,干脆取消3.5mm耳机孔。

至于网上反馈比较多的,右侧键松垮的问题,我这一台确实存在。不影响使用,但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有点闹心。

再看一下充电器:方形的充电器比上一代的圆柱形要与手机更般配,并且也是亮光设计,讨人喜欢。

充电器 线材很棒

总结一下

从外观感受上来讲,T2能让我爱不释手,但M1有些美中不足。如果有黑色版本,相信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不足,可惜没有。老罗说综合考虑库存和用户数据,在白色、黑色和金色中砍掉了黑色,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只好表示遗憾。另一个遗憾是,镜面不锈钢版本没有5.15寸。看着手中的哑光铝合金版本,可以想象,镜面不锈钢一定更漂亮,像老罗说的“珠宝一样”。

最后提一个不专业的问题

为什么降噪麦克风不做在右侧键上方,从而与左侧键上方的SIM卡针孔对称?降噪麦克风只要与主麦克风保持距离即可,一定要做在顶部吗?

三、系统

开机激活

开机的默认语言竟然是日语,不知道是不是我这台的个例。T2激活时的体验就不好,M1又出现了一个非常郁闷的情况:一键换机功能需要Smartisan OS 3才支持,而T2从24号才开始推送3.0系统的更新。这就导致我们这种M1的第一批第二批用户,实际是无法使用一键换机的,除非耐心再等三天。

色彩显示

M1的色彩显示要比T2更锐利,一方面是因为M1的屏幕硬件拥有更高的对比度和亮度,另一方面系统部分界面对色彩进行了调整,比如下面的设置界面。另外,设置项进行了重新整理,数量变少,干净利落。

左边T2 右边M1

指纹

个人感觉M1的指纹识别比iPhone指纹识别效率要高,非常好用。不足在于部分应用支持iOS的指纹登录,但没有支持M1。另一个不够贴心的细节是:指纹设置的界面,手指放在Home键上,不能像iOS一样,提示当前是哪个指纹项。因此在录入指纹时,最好起个名称,否则时间一长,指纹1、指纹2到底对应哪个手指就容易分不清了。

电池

T2的电池待机续航差,几乎成了致命伤。导致我总是随身带两个手机,尤其是出差的时候。M1不仅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快速充电更是锦上添花。早晨起来,快充30分钟,就可以满足白天十多个小时正常的使用需求。

取消实体键后的操作

首先是调用语音搜索不方便了。原来习惯于长按Menu键激活语音搜索,念出人名直接打电话。现在只能解锁屏幕进入通讯录,点击联系人上方的浮动语音搜索按钮。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如果左侧键用于音量调整,右侧键最好可以上下分别定义功能。比如右侧键下按是点亮/熄灭屏幕,上按不松手是语音搜索。对于习惯使用侧键进行亮度调节的同学,个人感觉,M1的自动亮度调整应该做过优化,表现的非常稳定,不会忽明忽暗,因此不妨把亮度调整权还给系统吧。

其次,虽然都是Home键,但Smartisan的交互定义与iOS并不完全相同。个人更倾向Smartisan的操作方式。不断轻触Home键,会一直后退,直到退回桌面。只不过希望退回桌面后,再轻触一次,能够退回桌面第一屏就好了。另外,双击home键打开多任务,能否改成快速轻触两次呢?值得细究。

其它琐碎

短信中的特殊信息进行了识别,包括快递单号、地址、网址,可以直接点击交互。

One Step目前不支持百度云,非常期待。

桌面壁纸与锁屏壁纸能否独立设置。因为在毛玻璃效果下,某些锁屏好看的壁纸未必用在桌面好看。

四、功能

锁屏界面

忍不住再提一下:锁屏界面的时间显示依然重复,顶端的没必要,右下角的略小。

讯飞输入法(锤子自带)

既然锤子力捧讯飞,就一起体验一下。语音输入就不说了,强大的不是一点点。尤其佩服的是短句的识别率。比如“散会了”这种三个字的短句,也能准确识别。有一些小的细节相比搜狗不好,比如26键拼音模式下,长按不能够出现大写字符输入。必须要切换到英文状态下,使用Caps键才行。这导致本文的“M1”这种输入简直是灾难。英文首字母大写的功能非默认设置,一开始以为没有此功能。上划字符输入标点手感不好。不能自动补全右括号和右引号。光标左右移动无法通过在键盘上滑行完成。切换为英文状态后(比如在输入密码时),下一个场景不能自动还原为中文状态。

另外:锤子自带的输入法相比其独立版本,功能上都有所阉割,比如不能设置皮肤。当然,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使用自带的,而不单独下载。

五、说些题外话

理想与现实

M1出来后,网上都在评论说,这是老罗的一次理想与现实的妥协。M1取意满意,就如老罗所说的,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要是再不火,简直难以想象。确实,从工业设计上来讲,无论是颜值、厚度、还是材质,M1都做了妥协。看看T1和T2,方正硬朗,放在那里就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偏执。如果让我来选,宁可放弃牛掰的摄像头,也不愿意要M1圆鼓鼓的后背。

但是,我依然认为,M1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它的圆润恰恰折射出了老罗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商业成熟感。毕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胜利的理想主义。老罗的成长,是理想主义的成长。而M1,则是理想和现实中的一个平衡点,这个点就是:拥抱现实,坚守理想。有句话说,先入世再出世,大抵如此。我相信,锤子科技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从而走的更远。

生态系统

老罗在发布会上讲,苹果封闭的系统,原本是为了极致的体验,但一旦落入职业经理人的手中,就会成为牟利的工具。我认为,系统的封闭仅仅是一个层面,而从更高层面上来讲,系统形成生态才是苹果的战略优势。从iPhone到Watch到iPad到Mac,再到星罗棋布的周边配件,甚至包括不断升温的HomeKit、智能汽车,苹果提供了全平台一致性的体验,导致你一旦购买了它的一款产品,就会在这种生态驱动下,购买它的其他产品。再看看国内的小米和乐视这些企业,都在经营着各自的生态圈。因此,锤子不能仅仅定位于手机产品,应该为我们提供更多其他的优秀设计和产品。

人性

每当我使用了锤子的新机后,我就会有意的去询问周围人的看法。一点也不意外的发现,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用过锤子,甚至压根儿就没有去了解过,但却非常敢于去黑锤子。我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说说而已。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锤黑的特例,而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了。类似的地域歧视、谣言传播都属于同一类现象。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成为某种黑,不黑锤子,就可能黑钳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法对每一件事情都调查清楚,但我们却必须迅速作出判断及反应。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从众手法来战胜内心深处对于选择的恐慌,从而获取一种舒适的安全感。何况,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证明是一种合理高效的信息甄别法。否则也不会有所谓的品牌效应和口碑文化了。

人性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理解的。因此,锤子必须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来证明自己。我们常把创新分为痒点创新,痛点创新和盲点创新。T1和T2更多的是痒点创新。M1引入了多个痛点创新。但是只有盲点创新,才能倒逼所有不了解锤子的人不得不去关注锤子。


本报告有意略去了很多网上比较常见的观点,尤其是对于M1已经众所周知的精彩之处。本文更侧重于作者个人的使用场景和体验感受,因此并不全面。另外,之前在T2体验报告中提及的一些看法,非常开心在M1中有所改观。T2体验报告链接如下:

文/Rajer

关键字:体验, 锤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