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产品,成也工具败也工具

超级产品经理

tool.jpg

一、产品核心玩法的可延展性

  有些工具产品的玩法,用户玩着玩着还是工具。有一些则从工具玩法成功切入并转型成社区产品。

  例如足迹、Faceu、小咖秀、美拍同样是工具属性功能爆发,为什么足迹成为无人问津的工具,Faceu成为经常有人用的工具,小咖秀则是半工具半社区?而美拍则从10秒拍大片的MV特效玩法切入,成功转型短视频社区?

  一个功能或者玩法能够引爆,那么它一定是真正意义上抓到了人性。但是仍然有很多App在爆红之后就快速落寞,无论是脸萌还是足迹,大家都有印象。

  在功能或者玩法的定下来之后,其实90%的程度上决定这款产品是否能够在引爆后,让用户继续回来用,甚至是不仅仅是把你当工具用,慢慢的还能够顺应用户的需求转型成为社区产品。

   那么,这个关键点是什么?

  其实就是玩法的”可延展性”,很多产品玩法虽然让用户玩嗨了,但是嗨一次就没了,很容易让用户玩腻,玩法的延展性不足。

(tips:文章中的玩法,其实指的是产品工具的层面功能,至于为什么要用“玩法”这个词汇代替“工具”,因为玩法这个词的“可供性”更强。用这个词汇去思考产品时,会不由自主引导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好玩的角度进行思考,思考产品设计是否真的能够打动用户,让用户玩起来。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语言会束缚你的思考。)


二、分三类APP来理解玩法的“可延展性”这个概念

引爆后用户就不玩:脸萌卡通头像玩法和足迹照片的电影字幕

  无论是足迹的电影字幕玩法还是通过该玩法产生的照片,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都没有产生反复使用该功能和反复消费内容的价值。这点站在用户的角度应该很好理解,自己现在和未来拍摄的照片中有多少有加电影字幕的需求?然后会去足迹里面看全都是打上电影字幕的照片吗?并且这些照片内容是没有什么兴趣主题或者细分领域的。

引爆后用户定期来玩:Faceu又萌又新鲜的脸部识别视频玩法和小咖秀的对嘴玩法

  为什么Faceu的玩法,可以说是视频版的in,基于萌系风格“贴纸”的玩法。玩法能够不断迭代新的素材,结合节假日、热点等等,吸引用户不断来玩。Faceu虽然玩法耐玩,但是产生的内容可看性差,尤其是内容相对单一,都是脸上带有贴纸的自拍视频,对用户来说没有反复消费的价值,所以Faceu很难往视频社区的方向去转型。

  小咖秀的玩法相比Faceu则更进了一步,除了解决用户反复使用功能的场景(对嘴可以结合源源不断的新段子、电影、电视剧情节),还让一部分内容值得用户反复消费。相比Faceu产生的视频内容,小咖秀的内容可看性会更强。虽然内容仍然是基于对嘴的框架,但能够让一部分使用对嘴玩法的用户,同时在产品内有消费内容的需求。相比Faceu,小咖秀更进了一步,解决了内容的可延展性。

  玩法的可延展性以及玩法产生内容的可延展性,两者都很重要。

引爆后用户定期来玩并且往更具有社区属性的场景去发展:美拍的10秒拍大片和wecut的DIY贴纸

  这里的引爆不是说用户的量级要达到好几千万的程度,我对引爆的理解是在目标用户群这个群体里面引爆。例如Keep在健身的人群、网易严选在追求高性价比消费的中端人群。

  美拍早期靠的是一键MV特效,让用户体验10秒拍大片的感觉。在玩法延展性上MV特效在定期更新,在内容延展性上也是极强,在引爆后每天产生的大量内容中能够很简单的找到相对优质的UGC内容,让用户进行反复的消费。无论是拍的需求还是看的需求,以及两者的相互融合,美拍的10秒拍大片玩法在延展性上都非常强。

  Wecut的话,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使用一下。和传统贴纸产品不同,在Wecut里面,你是可以自己上传、改造自己的图片贴纸、滤镜、效果等等。在里面别人DIY的有趣贴纸吸引了目标用户去玩,然后用户也会开始创作自己的贴纸,照片内容的延展性也解决了。

  小结一下,玩法在目标用户群引爆了还不够,设计之初玩法的可延展性以及玩法产生内容的可延展性,两者都很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转型社区,有些还是处在工具层面。

  玩法的设计真是非常的有趣,既要通过傻瓜式设计、增加各种规则来提升可玩性,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又不能过度设计,让用户容易玩腻,并且反过来限制用户的创造力。引爆已经很难,引爆后用户反复使用更难,反复使用了还能往其它场景迁移则是难上加难。吊炸天的产品就是1%的努力加99%的运气......


  借这个机会吐槽一个反例,不顾用户感受,用户使用场景的产品“相机360”,为了提升产品的商业估值,为社区化而社区化。典型的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就是想快速、体验好、效果好地处理图片,后来愣是生搬硬套,不顾用户感受把产品硬是做成图片社区。之前看到的数据是日活300万左右,看一下热门图片的数据,点赞只有百位数和评论个位数,并且还埋了广告。无论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还是数据角度出发,这款产品基本上是废了,用户流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相反,在图片互动的数据上,还比不上日活几十万的Wecut。

  产品的设计最终还是要回归用户价值,产品的背后还是人,是真实的用户。短期的短视行为虽然可能让数据、盈利有所提升,可是你伤害了用户并且在可替代性这么小的情况下,用户很容易离开你,直接去使用其它体验更好的产品。其实产品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不一定矛盾,这要看如何进行平衡和结合了。好的商业化甚至不伤害用户,甚至能够给用户带来其它价值,这点上Facebook、YouTube和微信都有成功的案例,详细做法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


  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和迷恋产品做的事情,因为真的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和用户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人性。这种独特感会让自己觉得这件事情特别的有价值,有意思。虽然,领域有大有小,成就有大有小,但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在动机,保持好奇心去做喜欢的产品,站在用户角度为之创造小小的价值,这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好意思,多年装逼的习惯,到现在还没改...)

文/小A的思考

关键字:产品运营, 玩法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