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销量遇冷背后:硬件配套短板亟待补齐

当下,几乎各大相机制造巨头无不倾力投入于3D、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每当此类前沿技术革新涌现,各家厂商皆会迅速响应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近期,苹果公司发布的Vision Pro更是颠覆传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创新挑战与突破契机。

Vision Pro销量遇冷背后:硬件配套短板亟待补齐

面对Vision Pro的问世,各厂商纷纷认识到,开发一款能够为这款尖端设备打造沉浸式视频内容的专业摄像系统意味着一片尚未充分挖掘的商业蓝海,并预见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以国际知名影像与信息产品领导者佳能为例,当前佳能的产品矩阵中暂无完美契合Vision Pro所需的超高清分辨率与快速刷新率标准的相机型号。

Vision Pro销量遇冷背后:硬件配套短板亟待补齐

最近,在日本横滨举办的CP 相机博览会上,佳能官方人员对外透露,尽管佳能已具备了VR内容创作的一部分关键要素——例如专为VR应用定制的5.2mm f/2.8 L镜头,但真正棘手的问题在于如何制造出能与Vision Pro高分辨率显示屏同步更新的摄像设备。

据了解,苹果为Vision Pro构建的部分沉浸式场景包含动态元素,这些场景被推测是由计算机生成的超高分辨率静态图像与RED摄像机出品的疑似8K视频系统融合而成。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同样渴望打造出一套可以实时捕捉并呈现真实世界环境至Vision Pro同等分辨率及刷新率水平的摄像系统,从而避免过度依赖计算机生成图像。它们预测,未来市场将会对这类高效能创作工具产生强烈需求。

佳能的Yasuhiko Shiomi坚信,满足Vision Pro要求的摄像机应具备“每秒60帧、1亿像素”的视频拍摄能力,相当于当前4K标准的3.5倍提升,而这在极高分辨率下实现高刷新率是一项艰巨的技术难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市场上已有名为“Big Sky”的摄像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指标,该系统位于拉斯维加斯的Sphere,并实际搭载了18K视频录制功能,但由于其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成本以及需要12人的团队来操作,对于正在崛起的VR内容制作市场而言并不具备实用性。

Shiomi坦言:“现阶段,佳能还未能满足这一严苛的需求标准。”但佳能影像业务集团的高级执行官兼副主管Go Takura补充说:“从技术理论层面看,我们是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

Takura进一步解释:“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否研发出既能满足商业化要求、又能保持合理价位,让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

尽管佳能目前已经掌握了一款能实现1亿像素静态分辨率的传感器技术,但目前该技术仍无法实现每秒60帧的高速连续拍摄。

Shiomi坚定地表示:“我们正致力于优化和完善我们的技术,力求为VR应用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支持。我们将持续努力,寻求在分辨率和帧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断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

写在最后

苹果Vision Pro近期在市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除了高昂定价、初期热销后需求疲软以及开发者对其缺乏足够热情等因素之外,硬件配套设备的发展滞后也成为制约其市场接纳度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尽管Vision Pro本身采用了前沿的显示技术和交互设计,但对于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周边硬件设备的要求极为严苛。现有的摄像系统难以满足Vision Pro所需的高质量内容生成条件,比如,能够捕捉和传输实时、高分辨率的立体视频素材,这不仅限于消费级市场,专业领域也同样面临困境。正如佳能等制造商所揭示的,要达到Vision Pro的标准,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在工程制造和成本控制上取得重大突破,而这并非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Vision Pro这样高度集成化的AR/VR头显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单一设备本身,而是期待一整套完整且无缝对接的生态系统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强大的内容生产工具、丰富的应用软件、易用的接口设备,以及能满足多样化使用场景的配件等。目前看来,尽管苹果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忠实用户群,但在构建全面支持Vision Pro的生态系统时,显然还有较长的路程要走。

Vision Pro面临的不仅仅是内部产品优化和市场定位的问题,还包括外部硬件配套设施的跟进和完善。只有当相关的产业链条成熟起来,能够提供与之匹配的高质量内容来源和技术支持,Vision Pro才有可能摆脱当前的困境,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并推动整个AR/VR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王秦州

来源公众号:元宇宙新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