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汽车仪表盘信息系统设计偏重的是视觉设计而不是交互设计

简短介绍: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待汽车仪表盘信息系统设计,文中所用的交互设计观点是来自他人的各种总结。

汽车仪表盘ui设计算是ui设计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有着行业标准要去遵循,有着很多限制条件。相较于移动端ui设计类,汽车仪表盘信息系统ui的功能需求是很明确也比较稳定的,整个信息架构也很成熟,不会那么轻易就增删功能也不会随便就去构架一个新的信息架构。毕竟汽车仪表盘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伴随科技的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算是很成熟的产品了。自然而然的对仪表盘信息系统ui的要求就着重落在了主界面的视觉风格上,整体上与车型风格内饰风格相符合。当然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也许汽车仪表盘ui设计就会有大的改变。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一步一步来的,甚至也是迭代出来的。本文只写一些对于当下主流的汽车仪表盘ui设计的见解。

在我在汽车仪表厂做汽车仪表盘ui设计工作的那一年里,画过很多的仪表盘ui而且每次主画的都是主界面,除非要去做模拟仪表运行动画视频效果的时候才会考虑到一些交互的东西。关于这一方面的交互设计,其实也可以从结构认知、状态认知、效率加速这三方面逐一去分析考虑。

关于结构认知,就是要快速地让用户理解当前的系统。这是由于人的大脑决定的,认识一个新事物首先要有一个大的结构认知,这是干什么的。由于汽车已经被千家万户使用,用户对仪表盘ui也是很熟悉的,在结构认知上并没有什么问题。都知道汽车仪表盘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装置,一般有车速里程表、转速表等等。大体的结构如下图。而且到目前,关于汽车仪表盘ui这一块已经有不少约定俗成的标准也就是行业规范,如各种报警提示该用像素多大形状是怎么样的图标来展示,而且不同报警状况下又该用哪种颜色等等都是有规范的,也得按照规范去做。只有在很少情况下,如比以往增加了一个小功能需要一个新的图标,这时候才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图标,但是新设计的图标的大小以及颜色也是不能乱来的。做ui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致性原则,色彩一致性、操作一致性、反馈一致性、文字一致性。其实这个原则也应用在汽车仪表盘ui设计中,尤其汽车工作状况提示以及操作菜单这一块。要保持一致性,就需要规范去指导。在仪表盘ui设计这一块,规范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标准,去遵循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都重新设计,就算是一些新的小功能也得有规范来约束的。

关于状态认知,就是让用户通过仪表盘ui快速了解汽车工作系统处于何种状态。那首先就得了解在汽车工作过程中反应到仪表盘ui上的状态会有多少种,正常时和非正常时的状态,每种状态用何种形式表达出来能让用户明白。如车主用户从启动汽车关闭车门挂档换挡加速减速开关空调开关窗等一系列行为发生后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在ui上表现出来告知用户目前是何种状态,让车主知道自己是在控制整辆车。当然也包括汽车某系统发生故障时的状态等等,还包括预防用户犯错也就是及时反馈避免用户进一步犯错。对于菜单的设计也是如此。在梳理状态时,跟着流程一点一点梳理就不会有遗漏,这也是一个很费时间的过程。庆幸的是,汽车仪表盘ui需要呈现多少种状态已经是一个可以明确的事情,因为车企内部已积累有这方面的经验,已经很成熟了的,而且对于汽车这种超级复杂并且还涉及到生命安全的产品,是不能轻易就去改动一些功能的也就不会随便多增加一些状态展示的。所以设计ui的时候往往需要的是更新一下表现形式将状态表现出来。

关于效率,在汽车仪表盘ui这一块更多的是解决等待问题,如开机动画如何进行情感化设计以让车主等待起来不那么难受,还有菜单这一块有些高频一些的任务不要设计得层级过深等。但是相对于整个仪表盘信息系统来说,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以上从结构认知、状态认知以及效率这三方面来分析汽车仪表盘信息系统ui的设计,就会发现汽车仪表盘信息系统因为已经有行业规范了,而且车企内也积累有自己的交互标准了,没有大的变革就不太可能有大的变动。但是不同车型往往还不能配同样的仪表盘用户界面,那就得在视觉上下功夫了,甚至是拟定不同的主题来设计不同的主界面。所以做这一方面的设计师中的后来者就只能在视觉上展拳脚了,交互形式不会轻易改变,就算改变也是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一小点,除非刚好遇上了改革的转折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个产品有80%是共性,20%是个性。把这句话再放在仪表盘ui视觉这个范围内甚至再将它放在仪表盘的主界面内,就会发现要设计不同的主界面能施展的空间是有多么小,所以汽车仪表盘ui也不会有千变万化的视觉风格出现。但是施展的空间再小也得设计出不一样的ui来。

来源:UI中国

关键字:设计, 设计文章, 仪表盘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