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撒币大战背后比拼的是财力,还是运营实力?

在线问答流量虽然高,很多用户是奔着钱过来的,这种烧钱模式究竟能持续多久?用户如何留存下来?2018年开年两周最火莫过于在线问答,平台撒钱也越来越猛,从开始单场10万到100万,到现在单场500万, 1月15日,快视频联合花椒百万赢家当日连开15场,一天之内撒币额度高达1160万。这类产品用户日活跃度高的吓人,很多朋友下载了多款问答类App,产品的通知开启着,准备随时抢答,身

从搜索型、社会化走向智能分发,问答超级社区的“天时”已至?

随着知识付费热潮的兴起,在线问答的机会似乎正在萌芽,但距离好的“天时”仍然有有一段时间……内容平台能不能成为流量黑洞,除自身特征外,离不开团队的作战能力和背后资本的雄厚程度,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先决条件——“天时”。在线问答平台正是一个典型例子。互联网出现的前三十年里,人们对在线问答这种内容形式毫无概念。直到20世纪末,几家搜索引擎出现,信息随之裂变式的增长,丰富的内容世界

电商问答,促转化的一种新方式

电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非常成熟的路径,多数电商网站都具备完善的商品,库存,订单和售后体系。不过,仍然还存在很多新的难题。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琳琅满目,数亿级的商品面前,通过哪些信息可以抉择购买?如何才能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如何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商品呢?基于以上背景,一种古老的产品形式–问答,似乎给传统电商一个新的答案。互动问答类产品近年来备受恩宠,早期围绕百度

问答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中国式问答产品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中国式问答的未来在哪?微博和知乎真的要越变越像了?这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问答已经成了微博一个至关重要的业务部分,这两天,又传出了微博上线全新问答功能的消息,该功能与付费问答不同,对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实行零门槛限制。在今日头条推出悟空问答后,微博这一举动无疑又搅动了问答这池没平静多久的「浑水」。最近两年,围绕问答铺开的战场上玩家越来越多,无论是今日头条、微博这样的平台,还是

通过内容沉淀关系,工具型产品要做对哪些事?

流量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价值在于流量带来的用户和产品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关系。一、流量和关系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流量本身是没有价值,价值在于流量带来的用户和产品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关系。纯流量平台的苦恼是,自己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太过“短暂和浅薄”,所以哪怕体量巨大,还是只能通过广告赚钱。流量平台确实能卖大量广告,但大部分广告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短暂和浅薄”的,全世界每年产生那么多

直播问答向何处?马化腾:有关部门会出手,周鸿祎:巨头还会入场

最终战局什么样,不出意料应该还是巨头的游戏。最近爆火的话题,非区块链和直播莫属了。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还在于一票大佬在网上带节奏。尤其是直播答题,王思聪、张一鸣、周鸿祎等纷纷狂撒币,让网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玩得不亦乐乎。这不,连低调的小马哥都忍不住来点评了。1月10日下午,又一张可能引发舆论海啸的微信截图被爆出来了。这次截图的主角是马化腾和周鸿祎等,而发这张图的人是易

“撒币运动”诞生的是互联网戏骨,还是戏精?

直播问答火了,到底是虚火上升还是星星之火?且看看究竟最终是互联网戏骨的诞生还是戏精的诞生。正当我们忙着让2017请回答时,2018已经开始全民回答了。今年的第一个月,风口浪尖上的话题就层出不穷。徐小平朋友圈提问,到底是哪个CEO走漏风声,说我看好区块链?王思聪在微博提问,我撒币,你们谁来抢?2018年的开局,如果不会回答问题,显然不是合格的互联网人。11月3日,是王思聪的生

知乎七周年:从小众走向大众,知乎经历了什么?

七周年的知乎早已经不再小众,从开始的邀请制到现在的开放,知乎到底经历了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未来会怎样?看看这篇文章的解读。今年是知乎七周年,这个数字可能让一些人感到诧异:知乎,居然已经七岁了?是的,知乎早已算不上“小众”,去年9月它的用户数就突破了1亿——这被知乎CEO周源认为是“知乎从社区转向平台的标志”。知乎已经建立起一套制度规范,让这座1亿人口的城市每天如常运转。

知识付费类产品竞品分析

本文主要是对市场上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占有率较大的几款产品:知乎、得到、在行、百度知道的横向对比,分析他们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机遇。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产品设计方案。一、本次竞品分析的目的通过对市场上有竞争力产品的横向对比,分析他们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机遇;将分析得到的收获,与具体学习生活场景相结合,提出我的产品设计方案。二、竞品的选择从知识付费排行榜中选择市场

电商问答:不起眼功能中的大世界

文章针对电商问答的运营和产品规划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随着刷单刷评价行为的普及,众多商品销量上万却无一差评的现象在众多电商平台屡见不鲜,逐步消耗用户对评论板块的信任账户。再加上由于众多电商平台为了激励购买用户评论,推出了评论送虚拟币、积分等激励手段,以凑字数为目的的低质评论充斥页面。评论内容的虚假性和无用性,使买家渐渐无法依靠评论来获得足够多的购买帮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