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

在线零售的未来:巨头更巨,小而美终将衰败

小而美,从马云的两个百万计划开始就一直被大家所关注。很多企业也是会贴上相应的小而美标签,以求的更多求职者青睐的机会。不由得反思,在线零售业的巨头和小而美到底谁才是未来?面对发展,该怎样去抉择呢?长江商学院关乎中国在线零售业的分析:未来,在线零售业必然就是一幅巨头更巨,小而美难成长的场景。这里要说到未来的巨头更巨,首先便是需要分析目前在线零售业巨头拥有了那些特质?一、规模经济

巨头博弈下,渐行渐远的“互联网开放”精神

虽然没有明文记载,但是根据互联网的创造者以及硅谷极客们的总结,互联网精神被最终浓缩为四个词语:“开放、自由、协作、共享”,尤其对于信奉开源理念的程序员们,这则互联网精神几乎如同“机器人三定律”一样不可违背。但是,随着互联网的生长,它开始接触并卷入商业、政治甚至是宗教领域,所谓的“互联网精神”,也在不断遭受挑战和撬动。比如,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自由”访问互联网并不是用户

互联网已进入无聊时代

是的,互联网已进入无聊时代,尽管人工智能正在兴起。1.普通人的焦虑刘慈欣的《赡养人类》中有段话:在我曾祖父的时代。第一地球60%的财富掌握在一千万人手中;在爷爷的时代,世界财富的80%掌握在一万人手中;在爸爸的时代,财富的 90%掌握在四十二人手中。在我出生时,第一地球的资本主义达到了顶峰上的顶峰,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本奇迹: 99%的世界财富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个人被

给AI产业一个建议:造城者不能收建筑设计师的进城费

开发者如此重要,导致大公司都想通过自己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优势,建造起一座专属的AI商业之城。但是,造城者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能跟千百万建筑设计师收进城费。最近两天,百度与科大讯飞的AI语音平台之争又成为了刷屏事件。这次争论的焦点在于,平台就AI技术面向开发者和合作者收费是不是一个好方案?当然,科大讯飞方面已经回应说,某文章所说的科大讯飞因为技术收费问题而流失了大额订单并不属实

巨头云集的翻译市场,什么才是突围法宝?

AI赛道内的玩家首先必须遵循“唯技术论”,其次才能考虑商业化的事情。近年来AI技术的应用成果似乎喜忧参半,但巨头们大张旗鼓的行动却无法掩饰对这项技术的看好,而AI技术的落地越来越倾向普惠性也让不少细分领域得以枝繁叶茂,比如翻译。2006年,谷歌推出在线翻译APP;2012年,有道翻译官上线;2013年,百度上线安卓版翻译软件;2015年,微软上线正式版翻译应用;2016年,

不搞数字货币的巨头科技公司们,在区块链的布局上有三个方向

巨头科技公司们,在在区块链上该如何布局?此前《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显示,阿里巴巴以49的区块链专利总量排名第一,如果将这些能力用于“挖矿”或者用于“发币”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股票也将大为受益,不过阿里巴巴显然志不在此。同时包括亚马逊、脸书、谷歌等在内的巨头也都没有发行数字货币,众筹ICO,但是却依然紧盯区块链的发展,将其进行应用以及对他者赋能。如此看来,各巨头都

“古典”零售的焦虑与未来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零售业态本质上其实就是成本、效率、体验的生意。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对零售变革,每一个企业都做出了自己的解读,阿里、腾讯、京东这样的企业对一种现象做出了三套理论。巨头在零售业的探索也是和细分领域的巨头交织在一起的。2017年以来,阿里把盒马鲜生推上前台,入股高鑫零售、润泰集团,腾讯则是拿下了永辉、家乐福、步步高、海澜之家,以及利群商业。这些企业看起

短视频盛世之下,突围的机会在哪?

随着抖音、快手、土豆、微视们的轮番轰炸,短视频已彻彻底底沦为了一个巨头秀场。既然巨头扎堆,那中小平台还有机会吗?又该如何突围?短视频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是因为短视频的大众娱乐化特性?还是短视频像直播一样抓到了那些时间足够多的用户?这个问题怕是连快手这个中国最早的短视频平台都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短视频火了,比直播还要让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