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vue2.0+webpack+koa2 前后端同构实践(一)

vue2.0+webpack+koa2 前后端同构实践(一)

做了vue2.0 + webpack + koa前后端同构实践,有几点想吐槽下:

es6

看源码先学es6,接着还得学babel。一直没有在正式项目中引入es6,虽然写es6是流行、是趋势,但是非必须,目的是让项目在不断迭代同时技术能平稳过渡,秉持少做就是少错————babel相关问题也省了。

.vue

这次用了.vue文件,用.vue文件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用类是fis中同名依赖的方案,不想在js里面写一句require(style.css)如此丑爆了的代码,最后发现在vscode里面对.vue文件的js不做语法校验(用的是eslint),又得查资料(目前依然没有解决)。

vue2.0

vue2.0的初步尝试,要在服务端渲染,必须用新的方法render来代替template,那么问题又来了,官方例子中在render中用的是jsx(和react的jsx相近),而且和写vue模版绑定方式有区别,也没找到双向绑定的方案,如果加上vuex使用单向数据流好像没什么问题。还有就是,不能格式化代码了,没找到可以js中混用的jsx的格式化插件,或者像类似fis里的__inline功能的插件(突然好怀念fis)

koa2

vue2.0提供了写入流的接口,防止编译字符串过大而引发阻塞,好东西得用啊,but,问题又来了

http://koa.bootcss.com/
Koa 不支持 直接调用底层 res 进行响应处理。请避免使用以下 node 属性:

  1. res.statusCode

  2. res.writeHead()

  3. res.write()

  4. res.end()

koa里提供的api禁止调用底层的方法写流(不是完全禁止)。又得找方案。

webpack

vue2.0和koa的开发体验很不错,但构建工具却十分不省心,用了几周webpack,依然对它没有好感,fis3之前一直用的挺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53488?from=profile_question_card

fis3

至于为什么没有继续用fis3,最主要是几个痛点:

  1. fis的构建流程,容易理解,过程可控,但到深入使用发现有些流程并不合理,比如为什么要先单文件编译,比如压缩、加md5,为什么不等打包阶段后对最后对产出物进行这样的编译的呢,虽然可以通过配置达到效果,但这个使得fis的配置复杂度增加,如果一定要这样,反而觉得gulp这种基于任务的方式更灵活。

  2. fis不是专门做打包的工具,所以webpack这方面确实更胜一筹。个人觉得有了打包方案,seajs,requirejs,或者modjs这类前端加载器成了鸡肋。

  3. 至于生态比不上webpack,对我来说只是瘙痒,最后还是看如何适应用户需求,提升开发体验.

关键字:vue.js, webpack, koajs, vue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