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

微博重磅运营干货 | 中小内容创作者 + 电商开启新篇章

文 | 臭臭上周微博Q3的财报如约而至,没有出预料,整个财报的数据依旧强劲,对于中小创作者及电商人来说有几个核心数据需要注意下,1.月活达到了近3亿,日活达到了1.3亿;2.2016年到现在为止,自媒体收入规模达到了117亿。从数据上来说,其实还是很客观的,至少说明了在微博现阶段,整个内容生态已经逐步日趋完善。至于你也是自媒体,为什么你一分钱没拿到,其实也很简单,只是因

短视频再掀风暴,创作者才是动力之源

短视频的受众正在不断的扩充中,巨头加入使得风暴再次掀起,但是一切发展的根源依然是创作者,内容来源才是短视频发展的根本。2017年众所周知的短视频领域三件大事:前有今年3月腾讯狂砸3.5亿美金入股快手,中有同在3月的阿里将土豆全面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后有今日头条推出西瓜视频。其中资本的入局亦是接踵而至,先是今日头条拿出10亿元扶持短视频创作者;随后腾讯发布芒种计划2.0,宣布拿

短视频创作者的两种分层:头部专业内容创作者与中长尾内容创作者

目前短视频创作者有两种分层:一种是头部专业内容创作者,播放量在百万以上,已形成粉丝规模和一定的IP影响力;另一种是中长尾内容创作者。前者又分为学院派和MCN孵化,后者多由草根成长起来,虽然播放量不如头部也不稳定,中长尾的存在更进一步拓宽了内容领域,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果说2016是直播元年,2017就是短视频的元年。从眼下来看,直播格局初定,热度消退,短视频却风头正盛

内容创业的2018狂想:创作者的春天,内容平台的分水岭

2018年或许是内容创业者们最好的时代: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序的长线收益和强大的技术辅助作用一齐出现。过去的2017年有着很多显著的标签: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在众多标签中,内容创业在其中显得非常抢眼。内容创业的火焰从微信公众号烧到今日头条,又从图文烧到知识付费。大量内容创作机构在过去一年拿到融资,平台间用补贴疯狂争抢创作者。可在2017年的末尾,也出现了人民日报点名批

矩阵分析:原来文案也可以这样分析

如何辨别一个文案好还是坏?试试矩阵分析。小提示:阅读的目的是引发思考,思考的目的学习融合观点,不要为了看故事而阅读。有时候我们觉得这篇文案写的好,但具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很难用逻辑去概括。最近在学习矩阵,觉得用来分析文案也别有一番味道,有些文案的逻辑也能合理的解说,便整理出来希望和大家探讨。NO1、饮湖上初晴后雨九百年前,苏东坡为西湖留下跨时空文案,流传至今。水光潋滟晴方

内容服务产品设计思考总结:今日头条、UC大鱼号、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为了便于阅读,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将分析笔者对于内容服务产品的理解,用户和创作者诉求分析,下篇分析平台分发策略和创作者成长体系运维,思考如何优化创作者操作后台,刺激创作者持续输出优质内容。2017年3月至今,笔者共编辑文字23万字,在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微信公众平台、简书、产品经理等平台发布文章近60篇,尝试过斗鱼视频直播,语音直播,视频课程录制,短视频剪

MCN的中国式生存法则

文章主要解读了MCN漂洋过海来到国内的变形记,以及MCN未来的发展趋势,给想要往MCN发展的机构提供一份中国式的生存法则。小A是一个美食账号的短视频创作者,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制作短视频,在经过一段时间不温不火的更新之后, 最近一期内容在微博上转发突破3000,迎来一个小高峰,接踵而来的是几个MCN公司的的签约邀请,对于是否要签约,跟哪一家公司签约,以及怎样签约,MCN到

一个内容/服务型产品从0到1应该如何做?

一个内容、服务或商品匹配型产品从0到1应该如何做?文章对这个问题展开解答。本文源于一次面试,某产品总监让分析内容服务产品从0到1应该如何做,抓用户,还是抓创作者,推荐使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模型去思考。面试后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简易分析模型,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留言区可以交流完善。一个内容、服务或商品匹配型产品从0到1应该如何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观察那些已经成功

泡沫化的内容领域:平台与内容创作者的自嗨

每当一个新的平台火起来时,顺带就会涌现一大批关于如何借助内容平台实现曝光、转化等的所谓干货内容。而这些干货真的有宣传的那么有用吗?本文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最近在浏览相关讯息的时候,关于时下火热的短视频领域的内容不断涌现,而就如何在这些平台收割流量变现的话题更是经久不衰。这些干货是否值得学习,这些内容平台的火热是否足够真实?或者并不如我们所见。所以,以下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

【创作者专题】创作者概述

目前国内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流量纷纷触顶,大家从追求DAU到追求平均使用时长,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曾经一度追求的留存、使用时长等数据已经很难有大幅增长,即便有些